《南京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读书的味道

   期次:2019年第11期   作者:靳小倡   查看:257   



  但凡喜欢读书的人,无论哪一本书,无论你羁旅何处,总有缕缕书香,会在你心灵的味蕾上,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你的喜怒哀乐交融在一起,改变你的通感世界,与你的灵魂达成某种共识。
  古 人 有“读书三味”之说。关于“三味”,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根本;读史记,就如喝美酒吃佳肴;而读诸子百家之类,其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第二种说法出自宋代李淑《邯郸 书 目》:“诗 书 味 之 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精神食粮。还有一种说法,借用了佛教语言,是梵文 samadhi 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著名私塾,鲁迅 12 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据寿家后人的说法,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相较而言,我更喜欢“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读书三味”之说。它给人以平和、平淡、平易近人,少却了很多的严肃和呆板,没有那种掉书袋的酸腐气,少了殿堂式的仰视和正襟危坐,有一种平民式的亲切,家常式的贴近。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朋友说,读书本是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但渐渐发展为主要的了。我想这位朋友是深得读书的味道了。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6926次访问,全刊已有340698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