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牢记使命 人民至上 共襄复兴伟业

——南京大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2020 年全国两会纪实
   期次:2020年第11期      查看:174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2020 年全国两会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的两会不平凡。在特殊节点召开的两会,我们面对的是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如何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继续做好统筹兼顾?如何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汝成教授、文学院毕飞宇教授、商学院杨德才教授、历史学院贺云翱教授在全国两会上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在这场汇集民意,激荡智慧的盛会上,他们牢记使命、各展所长,以人民为中心,在有关重要议题上献计献策,彰显了南大人的“国士风范”。

  修齐治平 南大风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对于南大来说,要作出自己的贡献,首先就是要把“双一流”建设好,还要贯彻落实好服务江苏的战略。吕建校长用 “修齐治平” 理念加以阐释。 “修”即修身,就是要推进综合改革,让大学适应新时代,涉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办学、社会服务等等。南京大学的家就是江苏。  “齐”即“齐家”,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服务江苏战略。吕建校长表示,“齐家”做好了就会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教支撑和人才支撑。“治”即“治国”,就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平”即“平天下”,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世界上“第一个南大”。吕校长说:“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抓住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创造出新范式。 ”

吕建校长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决心、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必将极大激发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智慧力量,完成今年的各项仼务。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他说,技术有三重境界,第一层是使用技术,第二层是改造技术,第三层是创造技术。这正好和我们国家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是相对应的。创造技术从哪来?要基于基础研究的积累。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我们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实际上根源在于原始创新方面相对薄弱,而基础研究带来了一些全局性、 颠覆性、 前瞻性创新,能够帮助我们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源头就占据有利的地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的战略部署。 结合江苏的实际,坚持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必由之路。南京大学以科教兴省与省兴科教的良性互动为主线,全面实施服务江苏战略,大力推动名城名校互动机制的建设。充分利用南京大学高水平、多学科生态体系和文理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了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

关于后疫情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吕建校长认为,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需缓解,匹配度需提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转型升级和中美战略博弈等因素协同作用的背景下,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人才难度巨大,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受疫情影响,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高校就业部门、毕业生等均主动加入了线上求职。吕建校长说,由于线上业务各方还处在探索和磨合期,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区和单位思想较为保守,对线上业务的开展不够积极主动,即使开展了还是从自身方便出发,没有从用户角度出发,线上业务存在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没有从本质上提高用户满意度,重视管理权不重视服务水平;数据孤岛现象仍大量存在,教育部门、人社部门、高校之间,条块分割、数据互联互通仍有提升空间;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工仍存在探索空间;线上业务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业务,两者有机融合需要相关各方从实践中厘清。

吕建校长建议,应高度重视线上就业工作的开展和探索,将之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而不仅仅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临时举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高校毕业生报到证办理“不见面审批”、电子报到证等措施落地,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办理报到手续;教育部门、人社部门以及高校等有关单位要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建设,实现毕业生就业数据无缝链接;加强线上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线上业务需要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要从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予以考虑,加强线上业务培训,扩大对线上业务的人力物力投入。受疫情影响,学生就业各类活动面临的实习实践安排与安全性保障挑战,若干主要就业渠道人员流动性不畅、安全责任划分等问题亟待解决。

  砥砺前行 使命必达

  半年多前,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召开,这在党的历史、人民政协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今年政协大会正是对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成效的直接检验。不忘初心,携手奋进;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预算报告、民法典草案、两高报告等……7 天时间里,满满日程中,王汝成、毕飞宇、杨德才、贺云翱四位委员和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 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一道,认真投入、扎实履职,不负使命重托,积极履职尽责,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向着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进。

建真言、谋良策,筑同心、强信心。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除了日常科研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王汝成委员还担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南京市委主委,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兼)等职务。今年是他第十三年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他表示,这既是对个人政治意识的锻炼,也是对做人做事品格的锤炼。本次会议时间紧、任务重、效率高、影响大,政协委员要树立正确的履职观,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应有贡献,为推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协商建言。

  不负重托 勇毅前行

  5 月 23 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阐述,使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了更坚定的信心。”经济界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刻阐述,不仅使我们对面临的形势任务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提振了对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冲击较大,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相信,有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与积极应对,一定能够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

今年两会,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热点问题,杨德才教授提交了三份提案。一是基于我国的市场主体 90% 以上都是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对于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他提出了相关建议。二是为促进乡村振兴,国家出台了非常多的措施,提供了很多惠农资金支持。但在惠农资金使用方面,存在比较多问题,对此,他提出通过相关措施进行完善, 以精准使用惠农资金促进乡村振兴。三是尽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杨德才教授建议,民营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抗风险能力。例如,实现由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变,改变随意性大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现代化等。政府也要完善创新生态,内外双向聚力,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还应继续进行破除体制性障碍,在促进政策落地上加力提效。 杨德才教授认为,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要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需要在形成公平的要素配置方式、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水平,以及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等层面着手。

  同心同德 群策群力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共提交提案 14 份,其中 9 份被立案,其余转化为意见和建议,这些高质量的建言献策得到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等多个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和积极回应。其中,他提出的“关于规范线上旅游平台发展”的提案,直接推动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在线旅游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对于“关于加强历史和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的提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与其沟通交流,并在回复中称提案“对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名村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贺云翱教授提交了 21 份提案。主要涉及 4 大领域,其中不仅有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增加专业考古机构、振兴中华老字号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议题,还有“建设环渤海城市群”、“设立新疆丝绸之路城市圈”等与区域发展相关的提案,医疗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同样是他关心的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除了继续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外,贺云翱教授还重点关注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他建议,对不良私立医院实行淘汰制。加大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投入,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市场主导地位;加强对私立医院唯利是图、甚至谋财不救命等行为的管理和追责制度建设,实行不良机构淘汰制;公私立医院均应完善和公示医疗绩效评价制度,禁止将医务人员的绩效评价与创收、盈利等相挂钩;推动建立起个人缴费水平统一、政府补贴水平统一、给付结构统一的准全民公费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法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贺云翱教授看来,这正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客观总结和回顾。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的执政理念。疫情期间,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抗疫一线,正是党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党员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第一时间树起党旗、亮出党徽,最先冲锋在抗疫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时代的大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作答。辨大势,明方向,鼓干劲。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初夏时节,全国上下正以真抓实干的行动, 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工作,正处处体现着全体南大人的初心使命,以“赶考”扎实之行,交出“大考”优秀之卷,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奋力夺取“双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南大人应有的贡献。

(党委统战部供稿)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656次访问,全刊已有341238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