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耕校史 文化育人

   期次:2020年第9期   作者:校史研究室 李鸿敏   查看:222   





  当前,南京大学正处于“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新阶段,对照建设“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要求,作为一名研究校史的人员,我们按照胡书记的要求,“深入挖掘南大文化资源”,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提供经验借鉴。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诸多方面,南京大学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着耀目的成就。
  “南京大学具有质量立校的优良传统”。回顾历史,在培育人才方面,南京大学是近代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先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我校率先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学相长”。老校长郭影秋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始终强调“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在开发人才资源方面,南大一直有着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传统,将引进一流学者视为办学的生命线,人才荟萃,俊彦云集,才积累起深沉厚重的南大文脉。在建设优势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方面,如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第一个西洋文学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南大始终处于常道新学、引领学术前沿的地位。在融入国家战略、做好社会服务方面,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以其在农学方面的成就和推广,展示了学校如何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在“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全力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新阶段,全面总结学校发展历程、学科发展演变、学术发展脉络,势必能够形成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思考。
  胡书记强调,要“将南大的文化传承以及‘诚朴雄伟’的精神传统在高质量提升的行动中发扬光大,塑造新时代的‘国士风范’”。这对我们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校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紧跟学校建设“第一个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步伐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南大文化资源,阐释彰明南大精神传统,发挥校史文化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养成良好学风校风中的育人作用。每所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传统。三(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以“诚”为校训,提出要“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从此,这种“朴茂”的风气就奠定了南大百余年的学风、校风的基调。在国家民族危难的关头,罗家伦更是提出要将学校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结合起来,“建设有机体的民族文化”,提出“诚、朴、雄、伟”的四字校训,希望学生“待人以诚、为学以诚”,崇实而用笨功,同时,希望学生能保持一种“泱泱大风”,要“大雄无畏”,要格局开阔,“伟大崇高”,放开眼界,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几件伟大的事业来。金陵大学则以“诚、真、勤、仁”作为校训,强调为学以诚以真,服务社会以勤以仁,与中央大学的校训和校风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曲钦岳校长说道:“一所大学能保持这种连绵不断的发展,总是与它特有的传统是有关的。”南京大学这种诚朴坚毅、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哪怕校址一再变迁,校名屡次经变更,依然通过一代代南大人传承延续下来,愈益光明,最终成为“南大风格”。
  新的时期,新的时代主题将赋予“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新的内涵和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南京大学的新的使命和任务将融入大学精神,滋养影响新一代南大人。在新的时期,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将“诚朴”的内涵与立德育人、立德治学结合起来,强调以诚修身、以诚治学,养成脚踏实地的朴实学风;将“雄伟”的格局与鼓励原创性科研,培养学生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结合起来,积极建设“第一个南大”;将“励学敦行”和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联系起来,倡导实干精神,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为此,我们响应学校号召,先后举办过“学衡派与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建校 130 周年纪念展”等展览活动,将南大的精神传承和文化底蕴以专题展览的方式加以体现彰明。未来,作为校史研究人员,还将继续思考如何扩大宣传力度和内容,采用更加多元、新鲜的方式,配合学校各大宣传部门和窗口,展现南京大学鲜活、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将校训的新时代阐发融入南大师生的精神气质。
  南大厚重的历史、朴茂的传承和璀璨的文化,需要我们持续致力,倾心研究,将南京大学校史的精彩面不断地展示出来,引起师生对校史的关注和兴趣,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塑造新时代的“国士风范”中发挥其学术研究、文化育人的功能。正如胡书记所说:让南大的“国士风范”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双一流”建设成效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国学堂堂、多士跄跄”,我们将以自己的努力和成果,积极投身“第一个南大”的建设。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904次访问,全刊已有340144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