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大团队摸清南京市水文化遗产

   期次:2022年第23期      

本报讯 11月12日,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贺云翱教授领衔承担的《南京市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项目》通过验收,南京水文化遗产家底首次被摸清。

调查团队历时一年共调查各类水文化遗产1936项,占全省水文化遗产总数的23.2%。其中,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375项、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324项、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237项,形成《南京市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总报告和鼓楼、玄武、建邺、雨花、栖霞、江宁、六合、浦口、高淳、溧水10区水文化调查与研究报告。

此次调查全面梳理了胥河、胭脂河、朱家山河等20余条南京历代古运河遗迹,对明代初年南京都城时期的“大运河”,即“胥河—固城湖—官溪河—芦溪河—石臼湖—胭脂河—溧水河—秦淮河”沿线水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梳理,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南京段建设提供了资料基础。调查重视水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挖掘水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治水智慧和治水精神,使传统治水文化与现代治水辉煌交相辉映。调查组不仅对南京明代四重城垣相关的水关、涵闸等城墙水利设施进行调查,助力明城墙申遗,还把1950年—1978年间重要水利遗产也纳入到本次调查的范围。通过全面调查,调查组提炼了南京水文化的精神价值,其中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成为南京儿女乃至中华民族的一座永恒丰碑。

(新闻中心)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8257次访问,全刊已有345150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