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京大学李兴奎:扎根西部热土,坚守报国初心

   期次:2022年第25期      查看:1553   


日前,江苏省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经过学校推荐、专家评审,10名同学被评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南京大学李兴奎同学被评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

李兴奎是我校理学博士,云南省定向选调生,现为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主任科员。求学期间,他连续7年定期进藏科考,科研成果在Earth-ScienceReviews等国际著名地学期刊上发表,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1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编制云南省“十四五”规划,为云南发展出谋献策;扎根“三区三州”原深度贫困地区为民办实事,赢得基层干部群众广泛认可。

 

投身青藏科考伟大事业

李兴奎本硕博所学专业都是地质学。2012年本科三年级时,李兴奎毅然选择跟随导师赴藏北羌塘无人区开展生产实习,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青藏地质科考生涯。

7年时间里,李兴奎每年都要进藏开展1-4个月的野外地质科考工作,从羌塘无人区到喜马拉雅山,从阿里地区到林芝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野外工作十分艰苦,在西藏开展野外工作,艰苦程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盛夏的羌塘无人区天寒地冻,李兴奎和队友只能住帐篷睡行军床,每天起床时毛毯上都是白白一层霜,夜间下大雪时还要强忍困意不时用木棍捅一捅帐篷顶,防止帐篷被雪压塌。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散步、说话都要大口喘气,但是李兴奎和队友每天还要翻山越岭完成10公里左右的路线地质调查。由于羌塘没有手机信号,又经常遭遇冰雹、雷电、大雨等极端天气以及迷路、陷车等紧急情况,而且熊、狼、野牦牛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他们时时暴露在危险之中。尽管如此,李兴奎对待科考工作仍然自始至终充满热情,不管干什么都全力以赴、冲在前头,是科考队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艰辛的科考经历锤炼出了李兴奎从容淡定、踏实勤奋的品格和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斗志,正是有着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李兴奎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在青藏高原腹地首次找到我国紧缺性矿产资源——铬铁矿;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多处铍、铌、钽等战略性稀有金属矿化线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地学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发表论文1篇,在岩矿学著名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和Lithos上发表论文2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7年的青藏科考生涯里,李兴奎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

参与编制云南省“十四五”规划

2019年,李兴奎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他放弃了留在高校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怀揣“扎根边疆、服务家乡”的理想信念,选择回云南家乡做一名定向选调生,最终成为了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的一名干部。

入职后不久,李兴奎就作为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编写执笔组的一员,参与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他很珍惜这个为云南未来发展出谋献策的机会,在规划处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关心下,他迅速完成了科研人员向机关干部的角色转变,并且把求学期间勤学苦干的作风带到了规划编制中。经过不懈努力,李兴奎最终完成了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多个章节的撰写;推动完成35项“十四五”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有效支撑了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

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2020年6月,按照组织安排,李兴奎来到“三区三州”原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云南省迪庆藏族州德钦县拖顶乡驻村扶贫和挂职锻炼。本着“为党分忧、为民谋福”的一片赤诚之心,李兴奎深入村组、融入群众,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在驻村期间,李兴奎和第一书记密切配合,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中药材种植产业情况,一次次赴各地药企对接洽谈,最终促成云南省内龙头药企与拖顶乡本地企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为拖顶乡中药材销售扩宽渠道。

在挂职担任拖顶乡副乡长期间,李兴奎为拖顶乡梳理总结、包装谋划了37个重点项目,在德钦县率先建立了乡级层面的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拖顶乡争取项目支持、推动项目落地、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他积极与省、州、县相关部门对接协调,争取到2022年第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用于拖顶乡3个村31.2公里入户路硬化项目建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当地150名没有劳动力优势、无法外出务工的低收入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收入和技能的双提高,同时还有效改善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让614户2681人彻底告别泥浆路、牛粪路,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本文转自中国江苏网,内容有改动)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2262次访问,全刊已有332625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