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冯德淦:我的十二载法学路

   期次:2023年第02期      查看:1081   


冯德淦,2017级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叶金强教授。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失败合同返还清算研究》。博士在读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英才奖学金二等奖等奖项。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与许多矢志读博投身科研的朋友不同,我走上法学这条学术道路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但一路走来却愈发坚定。每当我回想起读博生活,一切似乎已经久远,一切又似乎历历在目,回忆起自己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历程,那种夜以继日的焦灼感又再次占领我的思绪。

误打误撞,进入法门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憧憬的职业是高中数学老师,因而便选择了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专业。在大学的前两年,我像许多同学一样做着该做的事,但偶尔也会后悔自己的专业选择。彼时一个念头在脑海里闪过,如果能换一个专业,那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通过多种渠道我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大学转专业很难,唯一的可能是法学教改班,就是这唯一的机会深深地吸引了我。

自2010年误打误撞学习法学后,受本科民法老师的影响,硕士阶段我选择了自己相对感兴趣的民商法方向进行深造。但在硕士毕业面临人生方向抉择时,我再次感到迷茫,从公司法务到律所律师再到其他可能的法律职业,期间我将自己可能从事的职业都尝试了一番。最终在工作一年后,我决定读博深造,后于2017年进入南京大学法学院跟随叶金强老师开启博士阶段的学习。

回想起这一路上的选择,既有偶然性,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或许只有经历了多种尝试之后,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由点及面,化整为零

就学习内容与方式而言,博士阶段不再简单囿于学科知识的体系学习,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理论学习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深入研究。在博士一、二年级,我一直被博士论文选题困扰,如果仅从宏观层面上思考问题,很难寻找到研究的具体方向。鉴于此,我开始尝试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有意识地去创作一些小论文。虽然小论文的写作比较粗糙,有些最终胎死腹中未能成形,但是零散的几篇也有幸得以发表。如此一番,一方面我很快完成了毕业要求的小论文,另一方面我的学位论文方向也开始清晰。

在一系列小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最开始主要集中在侵权责任法方向,一来这是博士阶段导师的研究方向,二来自己硕士阶段也一直关注这一领域。但是在几篇小论文写作之后,我逐渐发现许多问题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很难将这些小问题统合在一个大的框架之下。于是我转而在新兴受关注的多种债之关系交叉的合同失败之后的返还清算领域进行研究,并将我已经形成的既有研究融合进来。综合权衡之后,我最终将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定为《失败合同返还清算研究》。

就学位论文具体写作而言,我采取了将大论文分解为不同小论文的做法。整篇论文的研究并不以传统的递进式的论述方式展开,而是就具体的问题分别形成小的文章,并将之统合在整篇论文框架之下。整篇论文除了第一、二章是就一般性的情况进行介绍,从第三章到第九章,都是贯彻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分别就七个具体的主题进行研究。采取该种布局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无意义的理论铺垫,杜绝了博士论文长篇理论介绍,脱离具体问题的比较法梳理的惯例,而是直接面对具体的问题,使得文章宏观层面的逻辑更加清晰。当然该种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论述。总之,写作之路崎岖,但最终我还是如期完成了论文。

知之,乐之,好之

自初入法门已十余年,一路走来踉踉跄跄,凭着“知之”、“好之”的心态我从一个“法学小白”转变为基本合格的“科研人”。

博士期间,我还借助南京大学的平台前往德国弗莱堡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在德国的两年,我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为我回国之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基础,让我真正享受求知的乐趣。关注中国问题,兼具国际视野,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建议未来有志于从事法学研究,或者其他学科研究的学弟学妹们尽早掌握好第二外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是我们探求知识的工具,阅读原汁原味的书籍文献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科研中有所发现,是令人开心的事情,期待再次获得这样的快乐。如果找一点值得分享的经验的话,我认为应当是阅读、怀疑与实践。法学的学习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而积累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能让我们在与前人的对话中反思自己所学,螺旋式地修正我们的认知。“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我们应当对所学知识持怀疑态度,尤其是人们习以为常便亦步亦趋之处,是否经得起我们在怀疑中不断地追问:到底什么样的法律才是合乎逻辑的,并且具备价值上的正当性?此外,我们也不能迷失在理论研究之中,同样应当在实践中思考法律问题,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乐之”的状态,并坚持下来。

从数学到法学,不知不觉已在法学路上奔跑十二载。我也耕耘出了一些成果,每篇论文的背后都有很多说不尽的故事,所有的故事背后,都蕴含着作为法学人扎根于此、勇往直前的不懈追求。

(冯德淦/文 吴琪瑶/整理)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6543次访问,全刊已有339923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