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报》  

第01版:头版新闻

南京大学召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摘要:佘治骏摄影  本报讯9月11日,南京大学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按照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指导要求,对全校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动员部署。省政

省委书记娄勤俭教师节前专程赴我校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摘要:娄勤俭一行看望祝世宁  本报讯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上午,省委书记娄勤俭专程赴南京大学看望慰问教师代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省领导樊金龙,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胡金波和校长吕建等参加慰问。  娄勤俭首先

我校五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摘要:  本报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9月10日在京举行。会上授予了135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校5个项目获一等奖,一等奖获得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本次评选,我校共有9个项目作为独立完成单位获奖,另有两个作为合作单位的项目

南京大学举行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

摘要:  本报讯9月10日,南京大学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在仙林校区举行。会上举行了南京大学2019年度“师德先进”个人及团队表彰仪式和南京大学2019年度本科教学奖教金、“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仪式。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胡金波在会上以“既美其

第02版:综合新闻

胡金波书记带队进行校园安全检查

摘要:  本报讯9月17日,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胡金波带队在鼓楼校区进行校园安全检查,实地走访了解相关项目的建设进度,看望慰问了工作人员。  胡金波先后来到西苑餐厅、南大幼儿园、南苑教工餐厅、校园报警中心、职工宿舍楼、八舍学生宿舍楼等。他逐一

吕建校长参加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科技公司揭牌仪式

摘要:  本报讯9月12日,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昆山举行。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延长石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悦,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旭东出席并致辞。副校长陆延青,中科院院士邹志刚参加活动。  吕建祝愿江苏延长桑莱特新

南京大学与中恒国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摘要:  本报讯9月10日,南京大学-中恒国信集团共建南京质子谷战略合作签约暨南京质子源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包洪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姚兵,中恒国信集团董事长董沐平,中科院院士贾承造、张肈西、祝世宁,中国工

闵乃本院士专著《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再版

摘要:  本报讯9月16日,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晶体物理学家闵乃本的专著《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举办再版发行仪式,以纪念闵先生逝世一周年。  闵乃本先生从事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多年,提出与建立了系统的晶体生长的缺陷机制理论,曾于2006年获得了连续

夏锦文受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摘要:  本报讯9月17日,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受聘我校兼职教授,省政协副主席、我校党委书记胡金波为他佩戴校徽。  胡金波表示,南大聘任夏锦文为兼职教授,旨在借助其深厚的学养和真知灼见,影响和促进我国法学研究方向的转型,助力南京大学法

我校退休协会第十届代表大会召开

摘要:  本报讯9月5日,我校退休协会第十届代表大会在鼓楼校区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出席并讲话。  杨忠向与会老同志通报了我校近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退休教职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学校

我校团队获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多项大奖

摘要:  本报讯9月16日,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3项,江苏赛区一等奖3项、江苏赛区二等奖8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工信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旨在推动高等学

南京大学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摘要:  (上接第1版)实效。要切实做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导,确保质量;上下联动,搞好衔接;积极宣传,营造氛围;两手齐抓,统筹兼顾。  胡金波强调,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牢记使命才可开创未来。全校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第03版:校园生活

我校信仰公开课“领航·开学第一课”暨“南青格庐” 启动

摘要:“南青格庐”启动王红兵/摄  本报讯9月11日,由校团委举办的信仰公开课“领航?开学第一课”暨“南青格庐”启动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薛海林、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林小异、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副总经理关懿珉、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南京分公司总经

郭子建院士为 2019 级新生作入学教育报告

摘要:李浩/摄  本报讯9月11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郭子建在方肇周体育馆为南京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作了入学教育报告。报告以“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为题,通过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研究特点展示了南大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优势。

“即知即觉”中国影像高等教育拓荒者孙明经作品文献展开幕

摘要:嘉宾为展览剪彩  本报讯9月16日下午,“即知即觉”中国影像高等教育拓荒者孙明经作品文献展开幕式在仙林校区星云楼一楼举行。金陵大学1948届校友田笠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侯光明,孙明经先生女儿、

华为 2020 届应届生招聘高管宣讲会走进南大

摘要:  本报讯9月10日,华为2020届应届生招聘高管宣讲会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三江厅举行。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首席营销官张宏喜出席活动。  张宏喜介绍了华为的发展历程、人才观以及与华为一起成长的精彩故事,并对华为的愿

金陵学院 2019 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摘要:  本报讯9月9日上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科学会堂举行。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金陵学院院长濮励杰,南京大学党委常委、金陵学院党委书记郭随平,金陵学院党政领导以及相关院系部处负责人等出席典礼。典礼由金陵学院副院长、副书记、纪

话剧 《行知先生》 走进南大新生入学教育课堂

摘要:  本报讯9月9日至11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浦口区委宣传部出品,南京市话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话剧《行知先生》在南京大学连演4场,其中3场为2019级本科生入学教育专场,深深打动并感动着莘莘学子。  《行知先生》共分三幕。第一幕在南京,讲

第04版:专版

“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2019 年 9 月 10 日)

摘要:“既美其道,又慎其行”(2019 年 9 月 10 日)——在南京大学庆祝第 35 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第 35 个教师节。值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全体教师们致以节日最美好的祝愿和最亲切的问候!向获奖先进个人和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大家为建设“第一个南大”付出的辛勤劳动、作出的杰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今天受表彰的教师和团队就是“学校的光荣”,就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如汉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所言:“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他们既美“师德”之道,又慎“师德”之行;既美“师能”之道,又慎“师能”之行;既美“师责”之道,又慎“师责”之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弘扬“师德”,提升“师能”,增强“师责”,做一名“四有”好教师。   一、既美“师德”之道,又慎“师德”之行。   “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品牌是最好本科,最好本科的第一前提是最好教师,最好教师的第一要求是最美师德。师德是为师之德,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一体。师德是为师之魂,师德沦丧,师之不存,校之不存,国之不存。因此,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魂不附体,任何场合都不能神魂颠倒。   既美“师德”之道、又慎“师德”之行的核心是“明大德、守初心”。“天下大德,莫大于忠”“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忠诚是人之美德,有忠才有德,忠立德亦兴。校训首字为“诚”,其首意即为忠诚,表现为担当、刚正、坚守。忠诚既是南大精神之魂,也是南大教师的内心信仰、精神高地和力量源泉。南大初心就是坚定“为国储才”、追求“学术独立”、服务“人民福祉”。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南大教师坚持以明大德而彰显初心、以守初心而光耀大德,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通过“静悄悄的创新”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作出了“热腾腾的奉献”,涌现出一批批像程开甲、胡福明那样有强烈家国情怀、肩负复兴大任的“民族脊梁”,把忠诚和奉献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既美“师德”之道、又慎“师德”之行的关键是“明公德,顺民意”。公德就是公众之德、公权之德和工作之德。对南大老师来说,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校的腾飞、一切为了祖国的繁荣、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努力为办成、办好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时代点赞、让社会称道的“第一个南大”添砖加瓦、增光添彩。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办学治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持续谋划人才培养为民生改善再做些什么、科学研究为产业转型升级再提供什么、“双一流”建设为“中国梦”实现再贡献什么,持续努力让南大的办学实践成为“走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大的“国士风范”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大的“双一流”建设成效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美“师德”之道、又慎“师德”之行的重点是“严私德,讲良心”。教师私德不是小事、私事,它关乎个人形象、影响学生行为。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崇高和奉献、仁爱和清苦。南大教师具有“严私德”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清正公正,戒贪止欲,乐于奉献。重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始终保持为人师表的本色。但言行出格、学术不端、作风轻浮、贪污受贿、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有损教师形象的个案时有发生。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有不断夯实为人师表的根基,才能筑起善为人师的大厦;只有常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的自觉意识,经常为自己“剪枝打杈”,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   二、既美“师能”之道,又慎“师能”之行。   教师强,南大就强。教师强不仅是师德过硬,而且是“师能”高超。因此,每一名教师必须打牢基础,提升教学能力这个“生存”之需;抓住关键,提升科研能力这个“发展”之要;强化创新,提升转化能力这个“完善”之急。   打牢基础,提升教学能力这个“生存”之需。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一堂好课要做到“五实”:有意义就“扎实”,有效率就“充实”,有生成性就“丰实”,有常态性就“平实”,有待完善就“真实”。要做到这“五实”,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教师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教师不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规定的机械执行者,而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历练能动的行动人;不是他人改革经验的照搬者,而是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研究人;不是教学改革的单一操作者,而是最大限度接近教学本质的引领人。二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劳心者”,而是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点拨人”;不是放任学生“一夜看尽长安花”的“策马者”,而是引领学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牧羊人”;不是学生成长路线的“规定者”,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人”。三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科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人;不是学科技能的机械训练者,而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人;不是学科能力的简单的“展示者”,而是依托学科所从事的个性化教学的“设计人”。   抓住关键,提升科研能力这个“发展”之要。传承知识和创造知识是南大教师的双重使命,创造知识水平的提高基于科研能力的增强。一是以责任驱动科研能力提升。张宪文教授“以史为鉴,誓把右翼拉下马”,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以实事求是、无可辩驳的学术成果,有力反驳了日本右翼的无耻谎言。他曾说:“我在南大学习四年,工作六十年,做了三件事:研究南京大屠杀史、中国抗战史、民国史。”可谓件件出彩,两次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二是以问题倒逼科研能力提升。1998 年,施斌教授从美国访学归国,恰逢长江特大洪水,当他来到最危险的荆江大堤考察时,看到几百人手牵手在农田里寻找管涌灾害点,心情十分沉重。当时国际上正在探索研发一种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能够长距离、分布式监测被测物的形变和温度等物理指标,可用于长距离线性工程的监测。为此,他决心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预警与岩土工程的安全监测中,把解决光纤埋入岩土体脆断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最终成功让光纤“神经”感知大地,把论文写入祖国的壮丽河山,为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三是以兴趣激发科研能力提升。兴趣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巨大的动力源。祝世宁院士在学生时代对半导体收音机和天文观测抱有浓厚兴趣,曾用零花钱购买电子元件器和光学组件,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和天文望远镜。他常说:“人生最幸福的事,是投身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业”。他的学生谢臻达是航模运动健将,拿过航模竞赛全国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祝世宁院士鼓励他把兴趣爱好与科研内容结合起来,尝试以无人机为载体开展量子光学相关研究。谢臻达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科研,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光量子芯片技术与无人机相结合,成功实现全球首个全天候移动量子通信。   强化创新,提升转化能力这个“完善”之急。教师的转化能力是指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学术体系、将学术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能力。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把学术研究转化成为相对稳定的学术体系,进而依据教育目标将学术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最终传承给下一代,并反过来又推动学术不断创新,从而形成“学术研究—学术体系—教学体系”完整的学科活动链条,其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学科的内在运动规律。学科建设的本质就是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通过寻求构建合理的学科组织关系,促进和推动教师不断去探索、发现未知世界,并及时将探索未知世界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术体系,最终转化成教学体系,落实到培养什么人身上。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科是南大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学科发展水平反映了南大师能建设的水平。   三、既美“师责”之道,又慎“师责”之行。   师因位高而责重,因名显而责大。教书育人是教师应承担的任务、应完成的使命、应做好的工作,这既是客观需要,也是主观追求。   “师责”就是“为天地立心”的“理想信念”。“为天地立心”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人格基石、指路明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遵循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具有“为天地立心”这个理想信念的教师,既是“第一个南大”的筑梦人,也是“第一个南大”的追梦人,还是“第一个南大”的圆梦人,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时代重任,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贡献正能量,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提供动力源。“卓越教学奖”获得者李向东教授,坚持“为天地立心”,追求“努力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历时两年,五易其稿,打造南大首门“课程思政”,融合创新课程《宇宙简史》慕课,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一。   “师责”就是“为生民立命”的“道德情操”。“为生民立命”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践行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核心品质,就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敬业爱生、献身教育,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终身学习、追求进步,提升自己,成就学生。学校正在实施的“熔炉工程”就是融“大德”“大爱”“大家”“大智”这一体的工程,始于立德、终于树人,始于有意思、终于有意义,始于学会、终于会学,始于兴趣、终于刻苦,始于有形、终于无形,始于知识、终于审美,引领学生树牢“四个意识”,让“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根植于心;启迪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让“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铭刻于怀;示范学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让“党啊,亲爱的妈妈”传唱永远。   “师责”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扎实知识”。习近平总书记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果教师知识不扎实、教学不过硬、科研不得力,必然会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具备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时间知识。“赵世良讲座教授”入选者文学院苗怀明教授被称为“爱布置‘花式作业’的网红教授”,知识面广,被学生你为“问不倒教授”。他独创“花式作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逼着”学生仔细研读作品,查阅文献资料,品味学术之美,深受学生欢迎。   “师责”就是“为万世开太平”的“仁爱之心”。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师德底色。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单纯的技术主义的误区,没有高尚的仁爱之心,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往往都是苍白无力的。仁爱之心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就是宽容包容、严格要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雪中送炭、润物无声。化学化工学院赵斌副教授三次入选“我最喜爱的老师”,被学生们亲切称为“让学生爱上化学的老赵”。他把“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视为座右铭,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他将 《化学原理》这样一门涵盖面广、内容抽象的理论课程教得深入浅出、幽默风趣,通过以爱生爱、情感共融、问题导向模式下的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体验化学之美,从而深深爱上化学。   南京大学正奔驰在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康庄大道上。曾担任南大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的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至今熠熠生辉,引领来者;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下面,我们将观看话剧《陶行知》,我们要像陶行知那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为建设“第一个南大”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05版:专版

以学生为中心 奋力建设“第一个南大”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 奋力建设“第一个南大”——访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   当今世界竞争的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聚焦高校“双一流”建设,国家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突出本科教育基础地位,中国高校当如何回应新期待,迎接新挑战?   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扎根中国大地,如何培养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人才?如何建设好总书记殷切期望的“第一个南大”?带着这些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   “以本为本”本科教育做优做强   《瞭望》: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职能。去年,教育部推出“新时代高教40条”,突出本科教育在高校的基础地位,强调“以本为本”。南大早在 2009 年就开始推行本科教育“三三制”改革,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成为首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江苏高校。南大何以引风气之先,迈出进军世界一流本科的步伐?   吕建:如果说南京大学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想和以下四方面基础分不开。   第一,深厚的办学传统。南京大学在117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重视本科教育的优良传统。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南大共进行了三次教学变革,可以归纳为“三合一”“三元结构”和“三三制”。“三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展的“教学做合一”,期间在全国率先推行“选科制”,也就是“学分制”。“三元结构”是围绕“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建立的新模式。“三三制”则把本科教育分成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构建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   第二,前瞻的理念认识。一流的人才培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务院与三部委“双一流”文件的出台预示着我们的人才培养事业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双一流”建设就是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为中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提供有力支撑,它将开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第三,扎实的学科基础。南京大学一贯注重学科生态与学科高峰建设,其文理工医协调发展与特色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为南京大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南京大学以综合性、高水平、交叉型、层次化的学科生态体系为基础,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依托,以体系化的专业建设为载体,集中优质资源,打造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将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有机结合,强化“学科+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效应,形成了“文理工医学科融通、专业体系相互通达”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落地的举措实践。一直以来,南京大学狠抓落实,人才培养体系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显现。目前,南京大学已初步构建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育人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努力建设“邀、聘、提、扬、止”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大力推动“导、培、评、联、服”学生学习动力机制,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提高学业“含金量”;构建管理联动机制,引导全体教师、学科和专业负责人、科研团队、管理者都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全员育人。   同时,学校扎根本土、立足国际,帮助学生传承传统、对话世界、融入社会,全方位、全过程以文化人。实施了“悦读经典计划”,推动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精髓和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读思行相结合的校园阅读文化;以“十百千”三个层次的优质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卓越计划”等一系列教改项目,打造“金课”集群,形成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机制;全面推进“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未来国际竞争力;开展“第二课堂学生能力提升计划”,推动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引导学生真正成长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国际发展的引领者和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南京大学打造“最好的本科教育”,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中心,教师由“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教学过程变成“学习共同体”建构过程。   在过去十年里,南京大学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其结构与模式的特色不断显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也不断完善。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学术研究禀赋和兴趣爱好得到进一步拓展,创业、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南京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2014 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6 年作为全国四所高校之一入选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项、二等奖4项。   研究生培养打通“堵点”设立退出机制   《瞭望》:2013 年,南京大学推行博士生教育“四三三”改革,后来又进行了“二三三”硕士生教改,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南大在改革的具体实践上又有什么样的考虑和安排?   吕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的改革思路,主要回应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体系性难题。如何在学校规模化的平台上实施院系特色化的改革?如何凝练“顶层设计”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奠定改革的实践基础?其次是节点性难题。如何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设计有效的、严格执行的分流淘汰退出机制?如何激励博士生的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探索?其三是运行性难题。如何确保质量保障监督体系在院系、学科落地?如何统筹分配教育资源,提升博士生教改的规模化成效?南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就是一一清除和打通这些“难点”“痛点”,摸索出一整套具有南大特色的、以质量为核心的“四三三”博士生教育体系。   所谓“四三三”机制,是指博士生培养过程分为预选、硕士、博士、弹性延长等四阶段,通过实施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的三种奖助激励,落实招生入口优化、过程严格把关、毕业出口弹性设计的三个环节质量控制,完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通过采取“利益机制 + 推动机制”的互动式操作方式,实现全校所有院系具体方案落地。   2013 年,学校在前期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指导文件,院系则结合学科发展和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自愿参加改革的院系,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评审和论证,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避免以往“统一布置”后的“执行走样”。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考核与分流退出机制,为提升博士生的学习主动性提供关键机制支撑。在博士生培养过程阶段设立了跨学科科研创新项目,在弹性延长阶段则推出优秀博士生能力提升计划,致力于提升博士生的原始创新能力。   “四三三”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解决了当前国内高校博士生教育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关键环节难贯通、培养模式难融合、规模化实施难推进”等顽症,通过理顺博士质量标准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打通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堵点”,将全过程培养的教育理念落实为人才全面成长的教育实效,构建形成了基于资源统筹、弹性分配原则的校院改革互动新机制。学校的改革实践给予了博士生选择性发展路径和差异性起步平台。博士生特色化培养实现了宏观指导下的个性化成长和多样性成功。   硕士研究生“二三三”改革则是在“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四三三”博士培养机制改革获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培养模式的设计重点,在于保持南大学术传统的基础,实现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研究生教育的统筹互动,进一步拓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宽度,更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强化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三个知识与能力培养阶段(即转型期基础教育阶段、专业教育与训练阶段、实际能力培养与实践阶段)的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在系统性拓展硕士生培养宽度与深度的基础上,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即学术型导向、复合型导向以及创业就业导向。“二三三”硕士生培养模式对接了培养类型,贯通了课程体系,服务了多样性需求,有效实现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培养衔接,为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培养一流人才服务民族复兴   《瞭望》:你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要建设“第一个南大”。南京大学已经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未来对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什么打算?   吕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已至,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越来越走向综合,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大跨度、深层次的交叉渗透和跨界融合。   大学也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基于自身传统同所处区域、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进行交融、互动、支撑与引领。在互动过程中,大学既服务于外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即“科教兴国”;也依托于国家优先发展的环境,即“国兴科教”。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这两者有机互动与融合中形成新时代大学发展的新范式、新模式、新机制、新功能等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建“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南京大学将以本为本,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坚守初心使命,构建立德树人大格局。   高校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核心使命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纲,要按照“立党的领导统总体发展,立理想信念促凝心铸魂,立方向自信创一流范式,立初心使命推内涵发展,立交叉融合攀学科高峰,立科研转型凸支撑作用,立师德师风建一流队伍,立以德为先置成长基因,立五育并举融校园文化,立育人体系促全面发展,立服务需求展家国情怀,立开放合作聚八方资源,立改革开放建内生动力,立统筹协调促特色一流”的总体思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人才培养各环节,回归高等教育的本原。   第二,追求“世界第一个”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人才培养要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扎根中国大地,以国际坐标和世界标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育人传统与文化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推动从本科教学改革向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发展,从学科、专业、教学、教材、生态、管理等体系的建设出发,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推动形成引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贡献“南大智慧”和“南大方案”。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习过程及学习内容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以及对未来世界的使命感,推动思想政治、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奋斗精神、实践能力的融合发展;同时,促进课程之间的整合、课程学习与现实生活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见识、卓越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与能力。   着力深化专业体系与科研创新体系、学科交叉群的融合,以优势文理科来支撑现代新工科、新医科发展,以文理工医协调与特色发展的学科体系与科研创新体系来支撑相互关联、相互通达的高水平专业体系,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强化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和整合性,融汇不同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推动通识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拓展多元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   打造全面发展的素质与能力提升体系,在德智体美劳互相促进、有机融合中推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第四,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优质育人生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必答题”。学校的主要精力和资源配置都要聚焦到人才培养上来。深化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打破部门、院系间“壁垒”,建立强有力的协同、整合机制;建立以人才培养成效为第一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坚定实行“四个一视同仁”,即教学和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一视同仁。推进资源配置体系改革,要让本科人才培养成为影响院系发展、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院系发展的“生命线”。 (文章来源:《瞭望》2019年8月31日) 

第06版:专版

我校学习贯彻落实党委全委会(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

摘要:我校学习贯彻落实党委全委会(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   教务处   9 月 1 日,教务处领导班子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围绕加快建成“第一个南大”总体目标,结合“熔炉工程”的建设,研究部署新学期本科人才培养重点工作。   9 月 4 日,南京大学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布置会在仙林校区召开,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学校人才培养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各院系、教学单位教学院长(主任)参会,副校长王志林出席并讲话。   教务处处长徐骏介绍本学期全校本科教学重点工作。新学期,全校本科教学工作核心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四他表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落实“熔炉工程”总大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个性化院系立德树人工作评估机制、学生成长与发展状况动态调查及培养方案完善与提升机制,变“单一教学”为“综合育人”,变“模式改革”为“体系建设”,打造“师生成长与创新共同体”,推动形成知识传授、思维启迪和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为切实推进重点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和校院联动,本次会议还邀请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人民武装部、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围绕“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总体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对本学期主要事项进行了介绍交流。各院系、教学单位教学院长(主任)围绕新学期本科教学重点工作展开研讨,哲学系、数学系、物理学院等单位还就下一阶段推进大类培养、国际科考、学业帮扶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王志林表示,学校已进入谋发展、求改革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熔炉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做好新时代的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关键是齐心协力谋事、做事,从而成事。希望各部门、院系(教学单位)认真学习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同时重在贯彻落实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各项部署,勇于攻克难点、善于把握重点、乐于做好常规,进一步加强调研评估、强化校院联动,推动“三全育人”更精准化、更精细化。(教务处)   历史学院   9 月 2 日,历史学院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赵清、院长张生等党政班子成员和学科带头人参加了会议。   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召开后,胡金波书记作的新学期党委工作讲话和吕建校长作的行政工作讲话在历史学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围绕两个讲话的会议精神和《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 2019 年下半年重点工作》、《南京大学 2019 年下半年行政工作要点》,历史学院党政班子成员集中学习研讨,凝聚共识、不断奋进。大家一致认为,会议明确了学校党委“出神入化‘志不改’ 出类拔萃‘道不变’”的总体要求,全院上下要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定力、抓住“志不改、道不变”的重点、营造“志不改、道不变”的气场。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重要时刻,历史学院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目标,按照“九个第一”的要求,持续奋斗不停步、奋勇拼搏不松懈,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向共和国献礼。   各学科带头人十分重视吕校长提到的着力实施“头雁计划”、全面推进“四大计划”。“头雁计划”和“擎天计划”、“毓秀计划”、“腾飞计划”和“跨越计划”四大计划,展示了学校探索人才工作新机制,谋划人才引进新方式的高层架构。党政班子和学科带头人总结了上半年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果,通过分析现状积极探讨本院人才引进工作和“四大计划”的匹配衔接。暑假前后,历史学院先后延请了院老领导、教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全国各地知名学者来院,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布局和社会服务把脉会诊,进一步明确了争创世界一流历史专业的方向和路径。   张生强调,历史学院要主动适应学校新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探索院校工作联动机制,积极凝练、主动布局、精准支持,争取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再创佳绩。 (历史学院)   审计处   9 月 4 日,审计处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会议围绕“出神入化 ‘志不改’ 出类拔萃‘道不变’”“转型提升再奋斗改革发展续新篇”的主题报告,研究部署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审计处副处长夏莉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会议的基本情况,阐述了胡金波书记和吕建校长的讲话精神,分享了五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以及九个小组分组讨论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审计处处长江莹先询问审计处同事学习胡书记、吕校长报告的感受,再交流学习体会,提出找差距、抓落实的要求。江莹要求审计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系统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练学习方法,锻造审计思维,明确功能定位,不断凝心聚力、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提高本领、改革创新,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服务。   审计人员结合自身的财务审计、工程审计工作,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认为新学期会议对开阔视野、提高站位、明晰任务大有裨益,将按照学校要求,通过工程审计为学校节约资金,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丰富政策审计、计划规划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资产审计等内容,力求“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优化流程、完善制度、防范风险。    (周乐燕)   民盟南京大学委员会   9 月 4 日,民盟南京大学委员会组织召开学习会,就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学校新学期工作会精神进行研讨交流。   与会委员认真研读了胡金波书记和吕建校长的新学期工作讲话。研读后,与会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和民盟南京大学委员会的实际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欣喜地感受到学校的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的总要求,犹如灯塔,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转型提升再奋斗”的总方针,正是攻略,细化了南大发展的蓝图。对于未来的发展,与会委员一致表示对自己有信心、对部门有信心、对校领导有信心、对建设第一个南大更有信心。   结合今年南京大学全局工作推动的“三大抓手”,与会委员建议在“第一资源开发”方面,南大民盟应发挥自身组织内人才强的优势,配合学校“以人才强带动学科强”,倡导盟员在学科建设上勇当排头兵、多做新贡献、再攀新高峰。在“熔炉工程建设”方面,委员们特别赞同“熔炉工程”就是“大爱工程”,将继续开展好南大民盟广受好评的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传播大爱、分享大爱、奉献大爱”。在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方面,与会委员认为,应该积极落实中共南京大学党委提出的出神入化“志不改”、出类拔萃“道不变”的工作精神,通过积极落实民盟江苏省委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南大民盟组织跑出高质量;通过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等体制方面的创新,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高校民盟基层组织,跑出新形象。   与会委员一致认为,学校发展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冲锋号”已经吹响,大家满怀斗志,努力奔跑,向着“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前进。   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民盟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黄贤金主持会议,江苏省人大代表周东山、栖霞区政协委员韩平等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 (朱毅凯)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9 月 4 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朱共山楼报告厅召开全院教职工新学期工作大会,学习传达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要求,布置学院党委、行政新学期重点工作。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王唯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与会。   大家学习了胡金波书记在新学期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胡书记的要求激励动员全体教职工要拿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精气神,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定力、抓住“志不改,道不变”的重点、营造“志不改,道不变”的气场,做好本职工作,以真抓实干的姿态推动学院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随后,王唯在回顾了院党委 2019 年上半年主要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党委新学期重点工作安排,对学院党委新学期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详细介绍了院党委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活动安排。   院长王汝成解读了吕建校长《转型提升再奋斗 改革发展续新篇》工作讲话的主要精神,并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放办学、支撑体系和管理体系七个方面全面学习领会学校新学期工作部署。随后,王汝成从科研工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管理工作四个层面对学院上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部署了学院新学期各项工作。   据悉,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行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以真抓实干的姿态推动学院事业蓬勃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 (地科院)   法学院   9 月 4 日,法学院在逸夫管理科学楼 1101 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同时布置法学院党委、行政新学期重点工作。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王丽娟主持,法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法学院院长叶金强传达了吕建校长《转型提升再奋斗 改革发展续新篇》报告的主要精神,带领大家从七个方面全面领会学校新学期工作部署,并从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学科评估等方面部署了新学期各项工作。王丽娟书记传达了胡金波书记 《出神入化“志不改” 出类拔萃“道不变”》报告的主要精神,并结合学院实际,全面部署了法学院党委新学期工作安排。王丽娟表示,本次大会凝聚了“志不改、道不变”的大格局,是开创南京大学新时期战略发展的作战图。每位法学院教职工都要拿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精气神,做好本职工作,以真抓实干的姿态推动学院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会上,教师代表金俭从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角度分享了她眼中的新中国;吴卫星老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浅介》为题,介绍了新中国环保领域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法学院)(下转第7版)

第07版:专版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上接第6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   9 月 5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仙林校区召开教职工新学期工作布置会,学习传达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同时布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行政新学期重点工作。会议由院长胡大平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院党委书记王建华首先传达了校党委胡金波书记在新学期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的总要求,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定力、抓住“志不改,道不变”的重点,营造“志不改,道不变”的气场,激励全体教职工拿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精气神,新学期持续发力,向着“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同时,以支部建设年、熔炉工程年为重点,结合学院党委下学期的工作重点,王建华书记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主题活动、学院党委“融合党建”特色工作等进行了布置。   院长胡大平向大家传达了吕建校长题为《转型提升再奋斗 改革发展续新篇》的讲话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以及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水平、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向全院教师提出更高期待与要求,希望全体教师为全国重点马院建设不断奋斗、续写新篇。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华诞,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员,将继续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举措,真抓实干,将会议精神落到工作实处,奋力打造最好思政课“第一品牌”,为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持续发力,为建成“第一个南大”作出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 70 周年献礼。    (马院)   团委   9 月 6 日,共青团南京大学第二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在敬文学生活动中心 211 会议室召开。校团委全体委员、各院系级团组织负责人与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会议围绕“到青年身边,在青年心中”的工作思路,结合“熔炉工程”的建设要求,以加快建成“第一个南大”为总目标,研究部署校团委贯彻落实方案并研究新学期重点工作。   校团委书记蔡颖蔚向与会人员传达了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胡金波书记和吕建校长的讲话内容。她表示,这次会议为新学期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做出了详细部署。全校团组织学习贯彻党委全委(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就是要发挥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把党的声音用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团员青年,使全校各级团组织在目标、计划、执行、检查、结果、责任、奖惩等方面都与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保持精准一致,团结带领全体南大青年用功收效,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增添青春新动能。她在分享中提出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既有与时俱进的“变”又有始终如一的“不变”。“变”即是指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工作目标和新的工作要求。但同时,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全校各级团组织要“明核心”“守初心”“汇青心”,坚守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崇高使命与重大责任,将建设“第一个南大”的“九个第一”的要求切实落实到共青团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勇争第一的信心与决心。   会议研究部署了党委全委会(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的落实方案,要求校团委各部门结合工作带头学习宣传,兴起学习宣传热潮;各院系级团学组织快速响应,召开新学期工作会,结合基础团务和从严治团相关要求,将学校党委的决策精神正确宣传贯彻落实到基层团组织;各基层团支部按照院系级团组织的工作部署,根据本学期重点工作要求,结合会议精神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积极动员支部团员青年学习会议精神并主动宣传,切实发挥团组织引领和凝聚青年的作用;各级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按照党委全委会(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组织策划相关活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工作理念,构建红色、高雅、博爱、活力、担当、安静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会议提出,新学期各级团组织要秉持“立大德、筑大爱、育大智”的工作思路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基铸魂立大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凝神聚人筑大爱,切实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进一步出彩出色育大智,引领青年助力“双一流”建设,书写“熔炉工程”团学新篇章。此外,各级团组织本学期须从“纽扣课堂”“南青格庐”“美育实践”“从严治团”四大重点项目着手,全面推进团组织工作开展,迅速完善管理工作闭环,确保学习贯彻取得实效,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把握节奏,及时推进,定期反馈,科学管理,着力营造“到青年身边,在青年心中”的南京大学共青团工作新常态。   会上,校团委各条口负责人分别进行重点工作的沟通交流,对部分专项工作进行重点介绍,听取各院系级团组织有关工作开展情况。部分院系级团组织还就新生团组织关系接转以及团工委组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团委)   九三学社南京大学委员会   9 月 6 日,九三学社南京大学委员会在鼓楼校区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集中学习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学校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并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十二届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主持会议。   与会委员认真学习了胡金波书记在校党委全委会上的讲话和吕建校长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并结合本职工作和南大九三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全体委员一致表示,南京大学在习总书记“建设第一个南大”宏伟目标的引领下,按照“九个第一”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努力、踏实苦干加巧干,取得了众多靓丽的成绩,大家要按照党委全委会上提出的三方面要求(保持定力、抓住重点、营造气场)和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提出的七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开放办学、支撑体系、管理体系),把握“三大抓手”,在个人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中充分调动发挥广大社员的积极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干”为先,以“创”为要,以“磨”为基,真干实干加巧干,带领广大社员为建设“双一流”和“第一个南大”、推进九三学社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党派“四新”、“三好”总要求,按照社省委部署,与会委员还开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的重要论述等。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表示,要把“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贯穿到南大九三各项社务工作中,大力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社员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把专题教育和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结合起来,积极关切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撰写高质量的社情民意;同时要大力发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和科学”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策献力。 (南大九三)   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9 月 9 日,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召开支部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会议围绕“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的总要求,以建设师生满意的信息化为目标,研究部署信息化中心贯彻落实方案及新学期重点工作。   信息化中心党支部书记包海峰传达了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并带领大家学习了胡金波书记的讲话精神。他表示,半年以来,信息化中心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守住“魂”、提增“神”、聚焦“人”、不“折腾”、致力“成”的总思路,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突破口,以提升师生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了工作作风转变,形成了精神提起来、肩膀硬起来、责任担起来、做人正起来、干事实起来、事业兴起来的良好氛围,收到明显成效。   随后,包海峰从敢于担当、明确目标、提升管理、强化服务四个方面部署贯彻落实方案及新学期重点工作,希望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拿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精气神,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定力、抓住“志不改,道不变”的重点、营造“志不改,道不变”的气场。以“创”为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坚持做让师生满意的信息化毫不动摇。   与会人员认真学习讲话精神,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交流了学习心得与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夙夜在公、砥砺奔跑,向着“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信息化中心)   民革南京大学总支部   9 月 10 日,时值第 35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民革南京大学总支部召开组织专题生活会,交流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党委全委(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   与会的民革党员仔细研读了胡金波书记和吕建校长的报告,并一致认为,报告方向明确,战略清晰,立意高远。“出神入化”与“出类拔萃”,实际上简明概括了百年南大的精神“止于至善、诚朴雄伟”。大家深切感受到,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战略部署和精心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一学期,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全体南大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南京大学的美誉度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大家对南大的未来发展信心更加坚定,纷纷表示愿同心同德,立足岗位,做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筑梦人、追梦人、圆梦人。   围绕“熔炉工程就是大爱工程”这一要求,与会者表示要敬业修身,在不同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在立德树人的新体系中发挥民革成员应有的作用,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与会代表还就“以本为本”培养最好的本科愿景、学术指标的排名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按照民革上级组织的部署,会议还对照大会报告就建设示范支部、民革党员之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进行了讨论。会议号召广大民革成员在中共南京大学党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立足岗位,以优异成绩向共和国 70 周年和人民政协70 周年献礼。   民革江苏省委常委、民革南京大学总支部主委杨金荣主持会议,江苏省政协委员闵学勤出席会议。 (曾庆苓)   后勤服务集团   9 月 11 日上午,后勤服务集团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学习传达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要求。党委常委、副校长邹亚军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党政领导、职代会代表、执委会委员、工会委员、团委正副书记、部门副经理以上近 200 人与会。   邹亚军对后勤服务集团迅速学习贯彻校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表示肯定,对后勤提出的新学期工作思路、举措表示认同。他对后勤服务集团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切实把学校党政工作落到实处,围绕“出神入化‘志不改’,出类拔萃‘道不变’”的要求,为立德树人,为建立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二要将后勤服务集团党政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认真消化会议内容,传达会议精神,落实具体工作。三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中的重大活动,找准定位,提升服务品质。他希望,全体后勤人应站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上,站在建设一流后勤的定位上,鼓足干劲,奋力争先,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后勤服务集团)   化学化工学院   9 月 12 日,化学化工学院在仙林校区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南京大学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同时布置化学化工学院党委、行政新学期工作重点。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朱成建主持,学院党委委员、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院长助理、各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院工会主席、院团委书记以及各学科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朱成建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胡金波书记《出神入化“志不改”出类拔萃“道不变”》讲话的主要精神,并结合学院实际,从主题教育、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师风师德建设等方面对新学期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黎书华传达了吕建校长《转型提升再奋斗 改革发展续新篇》讲话的学校行政工作布置要点,对学院迎接“双一流”中期评估以及新一轮学科评估、提升本科生及研究生课堂教学水平、制度建设和后勤保障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朱成建希望参会教师能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学院每一位教职工,做到“志不改,道不变”,在丰富人才培养手段、强化学科建设能力、提高服务保障效率等方面“努力奔跑”,做实事,求实效,推动学院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迎接院庆 100周年。   会上,学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就各自分管的工作,将新学期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交流。参会教师表示,将按照学校和学院的工作布置,结合各学科部门的特点,把会议精神落实到优秀人才培育以及学科高质量发展上去,为建成“第一个南大”做出贡献。 (化院)

第08版:副刊

犹记风吹水上鳞

摘要:  前些天是南大新生报到的日子,校园里一派热闹气象。处处可见各种迎新的标语和接待岗亭,迎面走来的都是一张张青春稚嫩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的眼睛里既有跃跃欲试的兴奋,也有一丝对新环境和新生活的忐忑。一如二十多年前我初来到南大报到时的那般。不同

书过留痕

摘要:  周日整理书房,把有些凌乱的书籍摆放整齐。顺手抽出一本,封面有些陈旧,但思绪仍飘飞在散发着淡淡墨香味的字里行间。  书页在指间滑过,仿佛许多日子就在书海的遨游中流逝。书香留痕,看着那道道的折痕,那熟悉的字迹,那斑斑的油渍,历历的情感和书中

月饼飘香

摘要:  秋风一起,又到了一年八月中秋节了。  犹记儿时,一进八月,东北乡下老家就陆续开始抢收庄稼。秋忙时节,中秋节就算不上节了。买上一包老家那手工打的五仁月饼,煮上几个咸鸭蛋,便算过中秋节了。  月亮才爬上山窝窝里的柳梢,堆满玉米的庄稼小院里便

浪淘沙
仙寓大山村

摘要:浪淘沙仙寓大山村   皖南多山,归于怀玉山 脉。1958-1959 年 间,我随同先师并带领学生,在皖南开展区域地质调查,足迹留在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毕生难忘。近数年来,又在仙寓山避暑养生,情尤系之。   热烈石头城,感受如蒸。已闻怀玉凤凰鸣,更忆华年尘与土,月影随行。   峻岭寓仙灵,云碧风清。富硒水土举旗旌。不尽流泉箫笛弄,九野闻声。

南京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征稿启事

摘要:  今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一代代南大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主动发挥学科特长和专业智慧,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庆祝

南京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590次访问,全刊已有3401472次访问